close


望鄉的先知 (非常清楚的分析--莫文蔚 )

我實在告訴你們,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。——耶穌(《路加福音》四章廿四節)

莫文蔚自言齊集殖民地精華:混血兒、土生土長、女拔萃畢業、家教優良、精通不只兩文三語,但每每記者訪問劈頭就是:“你從小在外國長大……”從不視她為香港人,她也沒多少歸屬感。在臺灣甚至在中國大陸的發展,都超過這片出生地,超得不合比例。人離鄉賤,物離鄉貴,是藝人像一件貨物多過像人嗎?又不儘然。莫文蔚唱義大利歌劇、剃頭、全裸,事事比香港歌手走快一步,或者才是合該承受先知先覺的寂寞,不蒙家鄉悅納的原因。

1996年,我在臺灣名作家李敖的書齋,他向我展示高高掛起的“全身莫文蔚”海報,用半鹹半淡的廣東話說:“真係正呀!”我告訴他,香港人是很少認為莫文蔚“正”的。他張大嘴巴,一臉不解。

莫文蔚不會自認先知,但李敖曾經提名諾貝爾文學獎,也曾參選中華民國總統,真有點先知feel,於是我懷疑:是否我們層次太低,不懂欣賞莫文蔚?10年下來,臺灣人繼續喜歡莫文蔚,香港人繼續不喜歡莫文蔚,最記得的仍停留在《食神》扮醜女。35歲的莫小姐倒愛恨分明:“香港市場太小,已經不值得我為它失望。”人材外流,原創工業不受重視,本篇,寫給特區政府。

中轉站

莫文蔚說,不止一次,報刊寫她在外國長大。“喂,我17歲才去外國讀書,沒讀完已回來。”弄錯的多數是香港記者,臺灣和中國大陸反而較認真。我這次也開口問:“你現在住在臺灣?……”
“我家在香港,但的確像個中轉站,每次回來就是換換行李,計畫一下去臺灣還是中國大陸。從來沒有人當我屬於香港,我也沒有歸屬感。“香港給了我一個起步點,但更精彩的發生在外面。人始終是人,有少許偏心是應該的,我唱華語歌反而更得心應手,特別醒神。
“廣東歌仍會唱,偶爾一兩首,付出的時間精神一樣,但市場小,站在經濟效益,不太值得。”莫文蔚說,香港人比較短視,她冒起時正值香港逐漸失去亞洲娛樂事業的主導地位,她出走被藐視;到後來,臺灣、韓國反攻之勢已成定局,港人又全盤接受了,反而忘記她當初進軍臺灣的功績。

“我替香港交足功課,第一個香港女歌手得到臺灣金曲獎,沒有為這個代表隊丟臉。”走快一步,有得有失,莫文蔚1996年剃光頭,拍了個全裸唱片封套,被視為異類。

“從小到大,我都不與人爭,全世界玩著同一個遊戲,我就另想辦法。剃光頭,因為小時候哥哥有次髮型剪壞了,索性剃光,哈又蠻好看的,於是我知道,事情再差也可以重新開始,認定自己有朝一日總要試一試。”
那時正值莫文蔚事業重新起步,這個寓意,感性的臺灣人明白,香港人不知道她搞什麼。“性感是我有passion,發自內心的,如果只為錢為紅,精神面貌眉梢眼角會很庸俗。”全裸,香港人懂得看吧?
“香港人鹹濕,但也只停留在鹹濕。例如我駁長頭髮拍寫真,想帶出一個訊息:上帝已給人類預備了最好的皮草,不需要殺害其他動物來裝飾身體。香港人不明白,只會研究你怎樣露怎樣遮。”

遲來的獎
在臺灣,莫文蔚有個超級fans叫李敖,大概正是她口中欣賞她而又不止鹹濕的識貨之人。第一次見面在珠寶展,大會安排他為她戴上鑽石項鏈,平時口若懸河的李名嘴一聲不響手震震為伊人戴上,是真給她迷住了。“臺灣人接受能力比香港高,其實差不多所有地方,即使中國大陸,都比香港高。

“香港在表演藝術上音樂上沒有向前進,反而倒退了。以前的歌更有味道,現在永恆的解釋是因為卡拉OK要容易上口,因為市場萎縮了,選曲要安全,於是愈萎縮愈安全,愈安慶又導致愈萎縮。”003年,莫文蔚才憑廣東歌《透視》首次獲頒香港音樂獎項,她公開自嘲過:“想不到現在才得獎。”
“一場嘻嘻哈哈的遊戲,我已不記得那個究竟叫什麼獎。不是歌手們在分高下,是唱片公司在角逐,那更加與我無關了。聽到哪位歌手得獎,我只會恭喜他的經理人。”莫文蔚繼續不喜歡香港,香港繼續不喜歡莫文蔚。上次紅館演唱會,兩場票房冷淡。
“是差不多吧,在香港見到莫文蔚的機會只限於商品廣告。但來看的人,我相信我已令他們滿足地離場,我只會為沒來的人可惜,錯過了?不要緊,可以去臺灣看。”

迂回的路
莫文蔚近年的確像廣告代言人多過藝人。從不是公認美女,卻應驗了一項道理——女人30歲前美醜是天生的,30歲後便應自負盈虧。SK-II面膜和OTO纖體機,很能擊中同齡中女姐妹們的扮美決心。這天借來Chanel手套給她拍照,拍完才發現戴法錯了,她說:“就當自創style好了。”
自信到一個地步,連出唱片也不再在意。“香港的遊戲規則是:灌錄唱片等於做出漂亮的profolio,然後希望有廣告拍。我已經有這麼多廣告,沒理由要在香港再做回頭。”

不出唱片的日子,她在臺灣演音樂劇《吉屋出租》,百老彙式的。她說那是她的心願,甚至當初入行也為此而來。“在英國讀書時,本來已考上音樂學院,有機會演《Miss Saigon》,那套劇需要東方人面孔,但我總不成一輩子隻演《Miss Saigon》,那時認識了雷頌德,便回港發展。
“我不能一入行便嚷著要演音樂劇,於是用了這麼多年證明自己有能力有市場,到最近才總算實現,路雖然迂回,但值得。”莫文蔚說,有點像她老友古巨基,真正最大心願是做漫畫家,用了很多年建立知名度,兩年前終於出到作品了,旁人不會明白。

In Cantonese
迂回路上,莫文蔚慶倖沒扮過玉女,沒傳過煲水戀聞來搏宣傳,沒有為無線拍劇換獎,沒做過委屈自己不堪回首的糗事。其實有幸運成分。
初出道時,簽星光唱片公司,老闆叫過她訂做3條蕾絲圓裙(還要自費8千大元),一心走周慧敏路線,但一波三折,由簽約到正式出唱片,換了4次老闆,玉女大計不了了之,任由她率性而為。轉投滾石,滾石屬臺灣資金,不搞爭獎那一套,莫文蔚也樂得清高,由此成全了一條頗不落俗套的星途。莫文蔚表示,如果說香港帶給她幸運,大概就只有這些。

男友馮德倫跟她一樣怪怪的,明明奶油小生外形,卻跑去做導演,而且拍功夫片。莫文蔚說不奇怪,只是香港人不瞭解。她說,跟男友一樣會拍拖吃飯,只是不會高調搞情侶檔,過年過節一起向觀眾拜年,更不懂時不時漏漏口風傳傳情變,於是香港傳媒便對他們沒興趣。“很少給香港的週刊做訪問了,月刊就只講fashion風花雪月,OK。本地娛樂版凡事要追根究底、搞揭發。起底揭發不必訪問我啦,你們自己寫就可以啦。”
明白明白,《Time》訪問過莫文蔚,in English,大中華自然便用華語,於是我提議這次專訪是否也應該“用”華語,她說:“好呀,更習慣!”不過,我記得莫文蔚去年在臺灣一個頒獎禮將黃立行念成王力宏,搞到王先生上錯台。那畢竟是以粵語為母語的人才會犯的音誤。

莫文蔚的錯,錯在生於香港。

同學會
女拔萃時代的莫文蔚,當選過“傑出女學生”;同屆另一位得獎者是我同學,嫁了大學教授,早前誕下8磅男嬰。如果現在再選一次,誰傑出些?
莫文蔚也答不出了。

35歲是個變數很大的年紀,但總有一件事殊途同歸——半年前,我們都得乖乖到期換新身分證。所見,禿頭有之,大肚腩有之,間中卻又有看似20出頭的,唉明明同一出廠年份的產品……
正如莫文蔚說,不止女人,男人到了某個年紀便得為自己外形負全責,天生麗質並非自有永有,美可以變醜,當初被指不夠美的,恒心自信,又可昇華出韻味來。
莫文蔚老得起,絲毫不必掩飾年齡:“咦,你換證時見到我嗎?”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ernaloveMok 的頭像
    VernaloveMok

    龍發堂歡迎各位善男信女...

    VernaloveM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